中国改革议程中的关键问题

2014-10-31 11:11:30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背景介绍

以任何标准衡量,中国近30年的经济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在此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达10%,有超过5 亿人口脱离贫困。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以下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第一,即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否仍可保持世界最高?第二,在不给整个世界、自然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造成重大影响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是否仍可保持快速增长?

经济增速开始逐步结构性放缓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结构性放缓。首先,人口增速下降,并且从现在开始,劳动力将在几年内开始下降。其次,尽管巨额资本将继续积聚,但经济增长却很少能从中受益,因为劳动与资本比率也在不断上升。最后,作为经济效率和技术进步改善的衡量方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在放缓,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已经耗尽了第一代政策改革的红利,这包括价格改革、所有权改革和吸收引进技术。

在过去,推动生产力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与资本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而且,随着中国朝着科技前沿的发展,采用来自其他国家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增长将会放缓,创新和新技术将对生产力增长产生更大作用。因此,需要改变未来经济增长的本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当前的生产模式和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意识引发政府工作着力点的重新调整。政策重心要向发展私营部门倾斜,确保市场走向成熟,足以有效分配资源;确保企业走向强大,注重创新能力,具备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政策的目标应当是纠正各种扭曲现象,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抑制效率、创新和增长的扭曲现象

随着中国开始着手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工作,中国需要移除阻碍创新、抑制效率和增长的障碍。战略调整的核心在于转变政府角色,改变政府与市场、私营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政府不宜再直接插手生产、分配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和监管机制上,让其他成分参与到经济决策中来,实现可持续、快速和包容性经济增长这一期望的目标。为发挥这样的作用,政府需要把自己转变成为一个更为精简、清廉、透明和高效的现代法治政府。在重新明确政府的这一角色的时候,政府需要加速国有部门改革,同时继续推进私营部门的发展。政府还需要推进改革要素市场(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帮助巩固市场经济基础,并促进竞争和创新。

需要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当媒体和市场都在关注中国近期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如何转变中国的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将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土地、空气和水——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大量需求。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转化上述压力,寻求的新增长源,而这需要采用可以发掘全球绿色技术市场潜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同时还要解决中国自身面临的众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有可能会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机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取决于政府政策是否能够促使企业纠正负外部性,并激励企业为应对环境挑战,开拓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中国并不希望重走发达国家“先致富,后治污”的老路,而是打算采用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的绿色增长模式,实施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做出范例的战略。

因此,着眼未来,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企业、要素市场及财政体制改革。(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3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23.jEdnwN&id=26784804451&rn=ab92eca058b16b4c8b6e002ec8aac5e55购买正版图书)